继落户北京后,永辉超市即将于下半年挺进上海和广州,到时,永辉超市将实现对一线市场的基本覆盖。永辉超市在北京市场的从弱到强,让其坚定了突围一线市场的战略。不过,相比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零售业格局更为复杂,消费者也更加挑剔,尽管拥有生鲜优势,但永辉在沪穗的突围之路势必不轻松。
永辉超市官方网站显示,目前正在上海和广州筹备新店。其中,上海门店位于太阳商业广场,广州门店位于番禺汇珑商业中心,两家门店都将在下半年开业。这也是时隔四年后,永辉超市再度开拓一线市场。2009年永辉超市进军北京,尽管一度遇到水土不服,但目前其已有18家门店开业,还有6家门店处于筹备中。
此前,由于外界认定“生鲜优势难复制”,因此对永辉超市杀进一线市场并不看好,对此,永辉超市北京大区总经理彭华生表示,在京城的成功证实了永辉超市的生鲜模式可以复制。不过,其进京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永辉超市进京第一年就亏损700万元,但第二年扭亏为盈,2011年实现盈利1500万元。正是在北京地区的由弱到强,让永辉超市有了覆盖一线市场的信心。
不过,虽然与北京同为一线城市,但上海和广州向来是零售企业的必争之地,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永辉超市能否在沪穗重走“北京之路”有待时间检验。
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上海和广州虽然大卖场业态趋于饱和,但就生鲜超市来说永辉超市还有优势,突破点依然会是生鲜。“目前,国内超市做生鲜的分化明显:永旺和伊藤洋华堂将‘厨房革命’带到了中国,是国内生鲜业标杆。永辉超市生鲜尽管处于‘厨房革命’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明显领先于其他内外资超市。”
在去年12月的三亚交流会上,永辉超市高管曾透露,旗下门店的生鲜比例达40%,其中接近七成为全国统采和区域直采。每新进一个区域,生鲜在1-3个月内就可以俘获周围的消费者。“某外资超市在全国的生鲜采购人员只有几十人,但永辉却有近800人。”生鲜品类也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售。永辉超市2012年财报也显示,公司生鲜及加工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6%。胡春才认为,能在生鲜方面与永辉超市抗衡的,在上海只有大润发,广州则有永旺。“但竞争对手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上海消费者注重时尚洋气,广州则看重商品的性价比。那么上海门店里的商品可加大有机生鲜、进口生鲜以提升形象。广州门店则需要突出生鲜的品质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价格还要有一定的竞争力。”一位曾在大型连锁超市任职的零售人士说。
鉴于上海和广州消费者更为精细的饮食习惯,胡春才建议永辉超市应注重生鲜的深加工,提供精品熟食并将其品牌化,将那些本属于普通餐馆的顾客吸引到卖场内消费。这样永辉的竞争对手就不再是其他同行,而是普通餐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