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买退出中国、万得城终止两年“测试”期、沃尔玛、家乐福、TESCO这排名全球前三名的外资零售业巨头,去年开店幅度平均降低27%。似乎外资零售巨头在华已经举步维艰,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调整阶段。但经济社会的运行,从来都没看上去那么简单,外资零售业的困境,不止源于经营层面,大环境也是很强的受控因素。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多个行业步入寒冬,这股寒意最终传导到了直面消费者的零售行业,国内零售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A股中6家以超市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除步步高和新华都这两家区域性超市外,其余公司均出现业绩下滑或亏损。
零售业在经济下行时和其他行业的最大不同是,其他行业如果有一个公司破产,其他公司会日子好过一点。而对零售业而言,一个公司破产,破产前的大甩卖会搞乱市场秩序,破产后零售面积又迅速被新的公司进驻,所以从来都起不到减少“产能供应”的作用。
无论是家电大卖场还是超市,都应往“品类专业化、体验差异化,运营精细化”方向发展,因为消费者越来越转向个性化和情感型消费。企业需要通过提升品牌、丰富体验来迎合需求细分化。最终,上下游这种“从规模向差异化”转变的大趋势会传导至零售渠道商。
由于无法像百货商店一样,依托稀缺商圈、攫取垄断地租、享有较高进入壁垒,卖场注定是竞争异常残酷的行业,因此在这一轮发展的瓶颈中,零售企业能否转变增长方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