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位于宣威市区西南方向10公里处,326国道穿越全境。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共54333人,有优质耕地49943亩,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近17万亩,是推广农业科技、展示宣威农业发展成就的窗口。近年来,该镇依托自然、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思路,精心谋化,从优布局,着力打造“蒜业经济”,拓展增收空间,蔬菜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成定局,“一乡一业”格局逐步完善,创设起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平台,农民增收再添新措。
大蒜是广大消费者喜食的蔬菜,具有杀菌、抗癌、降血脂、抗衰老等作用,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更是重要的医药原料。该镇于2004年在龙津、下村试点种植大蒜1000亩,亩产值达1560元,获全面成功,2005年,又发展种植2000亩,并引来了广东、山东等外地客商,蒜苔、蒜头价格得到大幅提升,亩产值突破2000元,充分凸现出大蒜产业在该镇发展的绝对优势。为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大蒜这一优势产业,该镇党委、政府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大蒜种植推向万亩规模,计划发展种植大蒜10000亩,预计生产优质蒜苔3000吨,优质蒜头10000吨,实现亩产值2000元、总产值2000万元。
“蒜业经济”在板桥的成功和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该镇党委、政府“思路清、布局巧、技术硬、措施实”和蒜农积极。
一是思路清。板桥镇集交通便利、地处城效、水肥地宽、农技推广基础雄厚等优势于一身,镇党委、政府认准了这一死理,统筹把握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敲定了以规模化种植大蒜为蔬菜产业发展龙头的工作思路。二是布局巧。在时间摆布上,该镇率先从基础条件较好的龙津、下村等村着手,逐步向其它村推广开来;在发展模式上,以办百亩、千亩高质量示范样板作为助推器,带动大面积种植;在地力选择上,充分开发和利用冬季水热条件和耕地资源,优先向土层深、土质肥、水源足的地块安排种植,并大力发展烟蒜配套种植模式(采收烤烟后在烟地种植),规划效应明显。三是技术硬。先是要求选用“一季早”“二季早”两个品牌良种,再是要求做到选好地块、精细整地、最佳节令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并及时追肥、搞好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过硬的技术成就了大蒜的高产。四是措施实。镇村均成立了大蒜生产领导小组,所有农技人员责任到人,分别挂到各村,抓培训,发资料,并长期深入田间蹲点指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营销服务,确保卖得出、高价卖。五是蒜农积极。板桥大蒜以其高产、优质、高效赢得了广大蒜农的认可,切实让蒜农得到了实惠,为此,广大蒜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其积极的种蒜热情促进了“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