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比分网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资讯 > 文章内容

“中国制造”命悬渠道 跨国零售业加紧布局中国

  “中国制造”命悬渠道

  萧条尚未结束,为了赢得未来的商业战争却已全面打响。

  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23日,东百集团和银座股份先后公告参与东购公司(石家庄东方城市广场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此外,有消息表明,海航集团旗下公司西安民生以及新华都也准备伺机出手。搅起这场零售业并购浑水的东购公司92.73%的股权项目于2009年7月14日公告,挂牌公告期为7月14日之后的20个工作日。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企业在当地都属商业龙头,异地并购扩张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令这些企业甘冒风险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消费零售业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成为跨国零售企业保持增长的救命稻草,中国本土商家,尤其是区域零售企业不得不被迫应战,必须跨区域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保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外部需求的萎缩,中国宏观政策转向以内需拓展为中心,可以预期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未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也意味着零售业的扩张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

  零售商加紧布局中国

  这一分析基本符合事实。今年上半年,中国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已经逐渐走出了一季度的低迷态势,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而与此同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7月初发布的调查显示,外资商业地产及百货业巨头也加快了在中国布局的步伐,呈现出在华强势扩张的态势。例如,6月份,凯德置地将其旗舰综合商业项目来福士中心落户北京和宁波,仅来福士品牌在华的累计投资额已超130亿元。随后,新世界百货也宣布将投资6000万至1亿元人民币革新其全国33家连锁门店的形象;百盛方面则是斥资11亿元收购了双全大厦,并透露将投入千万元对复兴门店重装。而7月9日麦德龙宣布在中国将增加8000万欧元的投资,用于建设四家今年即将在南方二、三线城市开张的店铺。外资零售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还能继续扩张,除了资本雄厚“不差钱”、熟悉经济周期下的市场攻略之外,也充分体现出了对中国市场以及国内消费力坚挺的信心。

  面对外资零售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本土零售商也迅速从危机的惊恐当中稳住阵脚并作出针对性的反应。群雄竞买东购可以看成这种反应的一个案例。而事实上,很多本土零售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6月29日,联华超市4.92亿元并购华联超市,中国零售巨头百联集团迈出了整合的实质性一步,加快向长三角地区二、三线市场推进。而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则出兵海外,收购日本电器老店Laox,试水国际零售市场,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制造商面临被俘获

  这是一场终端的战争。

  我曾经在《中国制造业的双重窘境》中作过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面临制造业和零售业市场势力的逆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生产商相对于零售商拥有完全的垄断势力和谈判能力。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加尔布雷斯假说”反映了大规模零售组织作为拥有传统垄断势力的制造业的一种“抗衡力量”开始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超级零售终端的兴起,经济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商业革命。有人甚至认为这昭示着“一个制造商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零售为王时代的来临”。

  这种趋势还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当零售商拥有垄断势力后,它们会向其上游生产商施加各种纵向控制策略。例如,很多零售巨头凭借其渠道霸权,要求制造商为其贴牌代工生产,从而实现品牌自有,间接对制造商进行剥削和压榨。研究表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自有品牌商品占超市年销售额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0%、32%、24%和23%,并有大大超过供货商品牌的趋势。这显然对制造业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制造业很可能完全被零售巨头俘获,从而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养料的来源,而其自身则很可能长期被锁定在整个价值链的低端。

  在中国市场上,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强弱态势同样发生了颠覆性的换位。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商的强势地位毋庸置疑。但当中国经济全面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零售终端的力量可谓是“王者封疆”。同样可以预期的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激励,中国制造业可能再次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制造业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恐怕将继续强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进程的加速,外资零售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稳扎稳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对零售终端的垄断格局。与此同时,伴随着对零售终端的控制和垄断,外资零售业展开对中国上游制造企业的压榨和剥削就顺理成章了。近些年来,通过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与中国大大小小的供应商的突出矛盾即可管中窥豹。

  渠道话语权之争

  显然,内外资零售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跑马圈地,实际上是在为控制零售终端和抢夺渠道话语权而战。因为,谁控制了终端,谁就会控制中国制造业和中国市场。因此,本土零售业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否则,本土零售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会举步维艰。

  我个人认为,本土零售业要想在与外资零售业的竞争中获胜,首要的是获取公平的竞争环境。由于特定的绩效考核体制,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外资偏好,而在引资竞争过程中为了博取外资的青睐,往往不计成本地给予外资各种税收、土地及其他政策优惠,从而使得包括零售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获得了“超国民待遇”。这显然对本土零售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的局面,使本土零售业在竞争的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于外资零售业。因此,只要本土零售企业竞争环境不公平的状况得不到改善,本土零售业就很难在终端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