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比分网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资讯 > 文章内容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扩大城市居民消费

  社区商业是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有专家称社区商业为“51015”,即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利店、10分钟可到达超市和餐饮店,骑车15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与城市中心商业区不同,社区商业以面向社区内居民为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相对独立性,便民、利民是其最突出特点。

  当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社区居民对服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综合性的消费不断增长。城市居民不仅需要繁华的城市、地区商业中心,更需要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流通领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

  2005年,结合对全国商业形势的分析和社区商业发展状况的判断,商务部提出加强社区商业建设,并将其确定为新形势下商务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2006年又开始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经过上下各方两年多的艰苦推动,社区商业工作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发展格局:

  一是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自2005年开展示范社区的创建和培育工作以来,各地根据示范社区标准,加大业态结构调整,重点配套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使业态和商品种类初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一些网点还搭载了多项便民服务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如,宁波市在11个试点示范社区重点引进放心早餐、废旧物资回收、居家养老所等5种缺失业态,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消费。

  二是保障了社区消费安全。各地商务部门加大社区菜场标准化改造和早餐工程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扩大品牌商品的销售,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安全消费、放心购物。上海市对社区菜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从生产加工的源头上控制了食品安全,使居民消费的安全性和质量档次明显提高。

  三是提高了社区企业服务水平。以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流通方式被大举引入社区商业建设,以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为主的新型业态成为社区商业的主流;消费环境大为改善,从传统的小门店,逐渐改变为商品丰富、环境整洁的现代型超市;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不少社区开展送货到家、上门服务,实现个性化、特色化和综合化的商业服务,电话订购、网上购物等现代化服务在社区商业中得到进一步开展。

  四是扩大了社区就业能力。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占总就业人数的20-30%,发展中国家为12-18%,而我国只有3.9%。随着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的实施,服务领域的拓宽,网点设施的增加,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增强。如,辽宁省通过社区商业解决就业80多万人,大连市大力推广再就业服务品牌,实现市内18个街道、169个社区无待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社区商业工作初见成效,但总的来看,目前社区商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商业整体发展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是社区商业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业态多、现代业态少,购物类多、服务类少,粗放型经营多、集约经营多。尤其是肉菜店和早餐供应成为目前社区商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是缺乏比较完善的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目前,各地在进行社区商业规划时往往仅注重局部,缺乏整体统筹协调,互补不够,配套设施不均匀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段配套不足,另一些地段又配套过度。

  三是政府对必备型业态配套缺乏调控手段。90年代后期,原有的住宅公建配套商业网点划拨政策取消后,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商业列为经营性项目,开发商往往只注重房产效益而忽视配套商业,而商务主管部门缺乏有效调控手段,社区商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特别是菜场、餐饮、理发沐浴、维修等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按照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推进社区商业发展,必须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需要不断拓展社区商业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