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比分网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国务院对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工作安排从七个层面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既有针对近年来问题异常突出的农产食品源头治理方面的工作安排,也有针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修改完善的布置;既有针对食品安全核心主体企业的责任落实办法,也有构造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风险交流的工作安排;既有完善中国食品监管体系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措施,加强着眼监管硬件与软件能力提升的工作安排,也有落实监管责任的考评体系布置。通过这七大层面的工作安排,逐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一、坚持问题导向 治源头 抓重点  
  食品安全涉及到近2亿的小农户,又有几十万家小作坊,产业链从田头到餐桌还十分漫长。虽然工作十分复杂,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农产食品的源头生产,施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土壤污染严重;其二是涉及整个产业链的,主要包括婴幼儿奶粉、肉制品、食用油等问题较多,其三是某些专门区域问题屡现,比如城乡结合部。针对这些特点,今年的工作安排通过四个方面的布置去逐条治理。
  
  针对农产食品的源头治理,主要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完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抽检、建立追溯体系等措施,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安全治理。而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食用油 、“大桶水”、白酒等要加强全过程监管,保证产业链无缝对接无死角。 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生产行为。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的管理要严加监管,打击无证无照行为。
  
  针对某些风险高发区域,比如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还有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铁路站车等就餐人员密集场所等,加强监管力度 。
  
  除了上述重点与难点外,加强“面”上的抽检等工作,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加大监测抽检力度,加强结果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完善抽检信息公布方式,依法公布抽检信息。
  
  针对这些高发问题,监管部门要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针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强化刑事责任追究,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食品安全法治秩序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过去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分散在多部门,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存在许多问题,要么不完善,要么太滞后,要么相互打架。对这些相关规定进行基础层面的梳理,并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的工作安排既要推动包括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立法与修订,也要加快对食品安全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既要推进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也要完善制度规范,制定修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监督检查、食品召回、标识等监督管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工作也需要制度政策创新,今年工作提出在经营许可方面加快改革,要加快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深化保健食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备案范围。探索建立食品检查员制度,加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行政处罚力度。
  
  针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滞后混乱等问题,今年的工作安排还提出对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加强重点、急需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开展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提出规范执法操作流程,量化自由裁量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识,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检查等行为。建立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处罚信息,推动执法联动和区域合作。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通过上述层面的工作,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既相互衔接不留死角,又整体统一适合国情。
  
  三、强化企业责任 落实责任主体  
  企业是食品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抓好了这个层面的工作,就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所以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主体责任体系非常重要。今年的工作安排是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扩大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试点,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和全过程质量安全记录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记录,依法及时公布严重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
  
  从长远看要一定要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今年对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工作布置。依法及时公布严重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加大对严重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四、强化宣传和应急处置 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报道不慎很容易引起恐慌。食品安全信息在传播中存在巨大的放大风险。如何加强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风险交流,健全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加强舆情监测和风险隐患预判十分重要。今年的工作布置提出提出要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费提示和风险警示,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媒体沟通,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要积极发挥第三方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大型企业风险交流机制,强化行业预警交流。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宣传活动, 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
  
  提高应急能力,也要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与信息通报机制,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事故防范、处置、报告等工作制度。
  
  五、构建统一权威监管体系 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我国食品安全机构自去年进行重大调整以来,国家层面与省层面机构已调整到位。目前比较薄弱的是县乡监管体系。如何加强县乡基层监管力量,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十分重要。今年工作布置提出合理划分省、市、县、乡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关系。加快完成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抓紧职能调整、人员划转、技术资源整合,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实现正常运转。健全乡镇(街道)或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建立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 强化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监管员队伍。
  
  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涉及到太多的环节参与,必须完善社会共治体系来布下天网,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十分重要。今年的工作安排提出建立社会共治激励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专项资金,调动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监督生产经营活动,交流沟通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加强行业自律。还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纳入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咨政启民作用。 促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检测、合规性检查和认证等方面发挥作用。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六、加大硬件与软件投入力度 提升基础能力水平  
  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能力建设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2015年工作提出要落实十二五规划,解决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问题,要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工作,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出口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另外还要向前看,编制“十三五”规划,完善下一个五年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规划,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今年的工作安排提出要重点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制订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及未来五年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年度优先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


加强技术创新和基层执法装备配备,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中危害物监测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一批适用于快速检测、应急监测的检测方法、试剂、设备,以及适合基层监管执法的移动执法终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等项目实施进度,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
  
  通过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快捷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狠抓督促落实 强化责任措施  
  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贵在落实,2015年工作安排提出要通过加强领导、落实任务分工 、强化督查考评与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来强化落实。尤其是提出将食品安全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责任等落实到位,将建立一套奖惩分明的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