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比分网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食品安全监管向长效机制迈进

    不久前国家工商总局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传出这样一个信息: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将不仅是处理好出现质量问题的个别食品;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将是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方向。

    从重点抓起

    在2006年整顿农村食品市场的基础上,2007年初,国家各相关部委都出台了更细致更全面的工作方案。国家工商总局更是把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作为强化农村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其中:针对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不规范这个突出问题,严把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狠抓重点区域整治,加大对农村城镇、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庙会和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经营食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粮、油、肉、蔬菜、酱油、糕点等15个重点品种的整治,切实保障食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以及利用农村作掩护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设。

    抓重点一直是工商部门整顿食品市场的有效办法。国家工商总局针对季节性、节日性消费特点,细分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办法。具体包括,春季以包装食品、腌制食品、干菜制品等为重点,突出解决保质期限、添加剂使用、标注标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夏季以冷冻食品、生鲜食品、饮料饮品等为重点,突出解决冷藏条件、过期变质等问题;秋冬季节以散装食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干果、坚果等为重点,突出解决规范标注、药物残留、掺杂使假等问题。同时,在不同节日期间,将分别抓好月饼、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等节日性食品,重点整治价实不符、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

    实现全程监管

    在流通领域,商品准入、交易、退市的过程环环相扣,对食品这一特殊商品来说,质量无疑是这根链条中维系整体的纽带。

    如何抓住食品质量这根主线呢?国家工商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将继续推进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经营者自律制度建设,引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管理责任等自律制度,强化其质量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其自查自纠、自检自管的能力,切实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同时,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放心示范超市”等创建活动。

    在健全完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方面,按照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工商机关抽检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如增加快速检测车、检测箱等设备,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质量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同时,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坚持质量监测与市场检查、案件查处、质量准入、消费指导、规范教育相结合,通过实施食品质量监测,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消费警示和提示,引导科学合理消费。

    在严格食品退市监管,健全完善食品质量分类监管体系方面,大力推行食品分类监管和按风险度监管,对包装食品、散装、裸装食品、冷冻食品、现场制作食品和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根据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监管,并对消费安全危害大的食品探索按风险度进行管理,不断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工商部门将不断健全完善对不合格食品实施行政强制退市和经营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不合格食品及时有效退市,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对退市食品进行跟踪监管,严防不合格和有害食品退市后改头换面二次流入市场。       

    向信息化迈进

    如何实现食品安全工作与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监管、商标管理、广告监测、案件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如何形成资源共享和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经营商品的综合监管,一直以来是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以北京市为例,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近80%来自于全国及世界各地。其中在食品方面,供应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外埠。

    数量如此巨大的食品如何保证质优物美?单靠传统的监管手段显然难以满足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化网络,将成为2007年提高监管水平的新亮点。

    何谓信息化监管网络?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说,就是加大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领域的运用,以工商行政管理专网和12315信息化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讯应用技术等为手段,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完善监管内容、扩展应用功能等措施,大力推进网络化建设,建立食品、商品经营主体数据库,食品及重要商品数据库,规范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查办、网上调度指挥、网上应急处置、网上动态监管、网上发布信息”等功能,对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市场准入、仓储、销售、退市进行现代化全程监管,努力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工商执法人员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检查。龚  墒摄

    监管视点

    营造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5年前的夏天,随家人到农村老家探亲。一天,3岁的小侄女捧着一瓶桔子汽水吮吸着,为了逗孩子玩,记者抢过孩子的饮料,大喝一口,却实在咽不下去,这哪里是一瓶桔子汽水,分明是糖精和色素兑成的甜水!可是小侄女却着急地哭了出来,看到她伤心的表情,记者不禁难过:小孩子哪里知道这瓶“桔子”水根本就喝不得。

    那个瞬间,至今让记者坐立不安。因为,食品安全维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营造安全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信心逐渐增强。

    2007年将是食品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

    从监管效能看,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已成为相关执法部门开展工作的方向,目前,《食品卫生法》、《市场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正在加紧制定和修改;强化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提高市场巡查效率和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等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措施正在逐步规范;食品市场准入关、食品质量监测、食品退市办法等一整套全程监管体系正在完善。

    从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看,今年我国将继续扩大12315网络和村镇“一会两站”的覆盖面,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营造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食品产业的发展来看,提升食品质量是今后中国食品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记者曾经在云南省元谋县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看到这样一个新鲜的标语————“不要用旧报纸包装菜果”。正是意识到食品质量需要从方方面面抓实,这个偏僻小县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当地农民的存款超过8亿元。由此可见,我国食品产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敖  蓉

    链接

    ●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经营主体469.3万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68万户、个体工商户34.59万户;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企业34.58万户、个体工商户253.94万户;餐饮业企业13.55万户、个体工商户122.97万户。

    ●在全国食品经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已经建立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等制度的分别达到213.26万户、198.5万户和204.56万户;全国食品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已经建立协议准入、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质量自检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的分别达到8.09万户、5.21万户、8.16万户和9.75万户。

    ●截至目前,全国工商机关共建设“一会两站”29.1万个,12315进社区率达63%,进村镇率达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9亿元。

    ●去年,全国工商机关共纠正经营资质、食品质量、食品包装标识和商标广告等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主体69.93万户。全系统已配备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车372台、检测箱5366个和其他快速检测设备,培训食品快速检测人员8930余人。总局组织各地对34种重点食品依法进行了质量监测。全系统共对676种、392万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合格率为96.6%,查处食品质量案件5241件,对1.55万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